Ptt的備份,覺得我寫得滿硬的,以後看看,應該會重寫或補充。
--其一--
聲明:這是個人主觀意見,如果不幸引戰,本人願負全部水桶責任,關我一個就好了。
也許我在這個行業的時間太短,接觸的人太少,這十多年下來,我覺得最常遇見的問題,是負責書的人,沒想過這個書的本質上,有一部份是商品。
也許是「文化事業」的大帽子吸引人,或者是「作家」「編輯」的頭銜,字面上跟鈔票無法聯想,但是書,除了少數單位如公家機關的出版品外,有九成是在市場上賣的。
如果沒有考慮到供給與需求,很難達成公司經營者的基本心願:收支平衡。再怎麼說,不會因為出版社的發行人頭銜不叫做「董事長」「總經理」,這個出版社就瞬間變成非營利組織。
當然,營利性質不是書的全部,但是入不敷出,這家出版社會發生什麼問題,我相信大家都知道,或許大家也都見過。所以當我談到一本書的時候,我通常會問的第一個問題,就是「我要賣給誰?」下一個問題當然是「有多少人會買?」及「這些人在哪裡?」
你可以稱呼我「市儈」,我欣然接受。但這不代表反對別的看法,文化產品本身有特殊性,只是這個屬性的比重,到底該佔多少,每個人的主觀不同。多看書的好處之一,就是理解人的多樣性,我喜歡書,也喜歡完成一本書的成就感,但是遇上市場考量,我不會遷就「文化價值」,這是我的體會。
星期二, 5月 15, 2007
閒聊:出版業的供給與需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用iPod學科技英語
你覺得有需求嗎?我從上次你接讀者電話這件事的啟示中猜到,或許這種書可以賣?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