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天在讀文章的時候發現,對於各種議題,我有很多的意見跟看法。
但是在閱讀文章的同時,我突然發現,我有這麼多的意見看法,對我自己來說,一點也沒有「好處」。
「免於匱乏的自由」是我想要的奢侈品,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我必須好好的建築我的財務方舟。但是,已經多久沒有看到我發表關於「財務方舟計畫」的文章,上次我寫關於方舟的進度,是多久以前的事?
這中間的時間,我除了焦躁,不滿,憤怒,挫折感之外,我還得到了什麼?
沒有。
希望自己免於匱乏,我相信你也是。不是嗎?
你也希望自己「想要用,就用得起」,跟我一樣。
你是不是跟我一樣,也覺得自己做不到最基本的「維持平靜的心情」做出最佳的財務決定?
如果是的話,請你靜下心,思考個十五分鐘,到底你目前的資源有多少,可以動用的財源有多少?如果投入金融商品,最可能的目標是什麼?你希望這些財源可以為你帶來多少回報?
這每個問題都很不簡單,大部分自稱投資人,根本不花時間想想自己該怎麼做財務決定,而如果你跟我,也跟他們一樣,做同樣的判斷,期待得到不同的結果,那樣的想法,可以為自己帶來收入嗎?
請想想,我們的時間,就是這麼的有限,隨著年紀增長,還要分心做健康管理決策,能夠投資在財務決定的時間,剩下多少?
我相信你也跟我一樣,想要把自己的生命最有效運用,那麼現在就是機會,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,然後把自己的時間,投資在那個方向上。
星期六, 2月 10, 2007
42:追求你的「免於匱乏的自由」,善用你的時間
讀書雜感兩帖
這是今天寫的兩帖書的雜感。事實上,這是借題發揮,因為我不願意跳進某些問題跟人瞎攪和,攪和那些問題,不會讓我自己更愉快,比較可能砸了我的讀書心情。
wearn心情區也出現一大堆偷渡者,用奇怪的標題轉貼新聞,然後偷渡一些自以為聰明的假議題。我今天想說的,就是這些「假議題」不論對錯,對我們想要過 好日子,賺點小錢,維持財務自由的人來說,一點好處也沒有。對我們來說,做正確的財務決定,獲得一些財務報酬,改善自己的財務自由,那才是真正的議題。
---轉貼文章兩則
「你會問問題嗎?」
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用錯誤的問題誤導我們,真正要解決問題,首先要先問出正確的問題,當我們思考,然後回答問題時,通常也提出了可行的解決問題方案。
真的,這本書就是這麼簡單。跟以前的QBQ一樣的主題,只不過,這本書的作者主張,最好的領導者,他用「提問力」來領導他的事業,主導他的行動。
簡單的說:「公司改名」是一個正確的問題嗎?不是,正確的問題是,「公司改名」會帶來哪些好處?帶給哪些人多少好處?有哪些副作用?副作用有多少人受影響?
回答上面的問題,我們就知道公司改名之後,我們可以得到什麼,以及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?我以這麼簡單的例子開頭,原因是當我們看到一個所謂「(公司改 名)議題」,難免第一個就是聽聽別人怎麼說,這個「別人」可以來自電視,來自報紙,來 自其他評論,或者來自我們自己的思考。但是我們通常不會聽到一種想法:這個議題的「用途」是什麼?因為前面所講的那些「別人」,並不會提供這方面的思考方 向,而是希望你就前面拋出的議題提出「正面」「反面」「中庸」「衍生」等種種意見,百花齊放一番,然後大家混戰一場,甲指著乙的鼻子說「為反對而反對」, 乙指著甲的鼻子說「引蛇出洞」……等到紛紛擾擾一星期後,準備就「下一個議題」再混戰一番。
這就是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,我們可以選擇多讀書,多問問題,多看這些問題給多少人帶來好處?多問這些好處是用什麼代價換來,我們付了這個代價是不是 影響到我們做其他決定的資源?還有一大堆對我們來說,更實際的問題:「買這檔股票會不會賺錢」,「能賺多少?」「賺錢的代價是什麼?」這樣的話,對我們自 己的財務利益,稍稍有一點好處,不是嗎?
之二:「調停者的力量」
79折在書展買這本書,我覺得並不划算,但是如果不買的話,恐怕我到現在還沒開始重拾書本。
這本書也是講如何做一個領導人,不論是事業的領導人,或者是組織的領導,又或是計畫的領導。書一開始就說,領導人有兩種,一種是「煽動家」,其特徵如此這 般……,第二類型是「經理人」,其特徵又是圈圈叉叉……。這兩種人都不是理想中的領導人,真正理想的領導人,必須具備「調停」的能力:也就是以下幾項: (1.2.3.4.)
為了不破壞讀書的樂趣,也為了少打幾個字,想要知道那幾個調停者的要件,請到書店翻書。這裡不詳述。
我看了這本書,心裡面想的問題,跟前面一本的想法差不多:這不正是在講目前的現況嗎?只不過更糟糕的是,我們這裡上了臺面的,只有「煽動家」,連「經理 人」也見不到。或許是因為在這個環境下,「經理人」可以用他的能力謀得一口飯吃,當然我們見不到這些「經理人」型的領導者,在我所謂的「檯面上」蹚混水。
讀這本書對我來說不是什麼新的經驗,除了把「調停」說成一種新的管理最佳解決方案外,這本書並沒有什麼新的立論,唯一比較新奇的,是作者一開始在第一章中 定義的「煽動家」,書中的定義相當「操作型」,也就是說,他列出的條件相對「客觀」,從行為的觀察就可以明顯的辨認出「煽動家」這種領導者,以及「非煽動 家」的領導者的差別。
看完這本書,我更相信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事情,就是找一個「對自己會產生利益」,尤其是「財務利益」的方向來做研究,收集資料,處理資訊,幫助我們做出賺錢的「財務決策」,以牟取個人最大財務利益,其他的事情,或者其他人在積極討論的事情,都不重要,也不需要關心。
星期日, 2月 04, 2007
米班雜感:2007台北書展大拜拜
以下是貼在WEARN的版本,這次我去拍了一些照片。回來要稍稍整理一下。跟陳先生聊了,發現做小眾的書有其賣點,很為他高興。努力有成果回報,那種感覺是很美好的。
不過剛剛想了一下,似乎在那個場合多說了一些不必要的話,希望陳先生不要介意。
-------備份分隔線---------
終於在最後1天找到時間去逛一圈,今年本來不打算去,完全是看在wearn的面子,第1次參展,不去看一下說不過去。
第一印象
整個就是個大拜拜,跟昨天剛開幕的迪化 街年貨大街有得拼,只不過賣書人是比較害羞還是怎麼樣,看不到什麼宣傳。年貨大街的工讀生可是個個大呼小叫的,全力吸引客人的眼光跟注意力。書展人一樣 多,,通道一樣狹窄,地上一樣髒,但是就沒有賣年貨的熱情,大概賣書這件事很「讓人不好意思」吧?
打折這件事:
大部分從79折打起,對買書人來說,這個折扣可能很有吸引力吧?不過真正算一下開銷,兩本書413元,顯然打折前的書價灌水了不少啊,對我這個比較常買書的人來說,今年書展一點也沒有賺到的感覺,倒是覺得行銷手段很差勁,同樣是買商品,買書這件事讓人感覺一點趣味都沒有。到底是什麼地方出問題了呢?
攤位布置:
幾家大的出版社雖然花錢設計了海報,我也拍了一些照片,但是怎麼看就不像是賣書的樣子,每家幾乎都打著「OOXX折」的削價促銷,真的想挑書,在書展上不是什麼好主意。有一點不知道要高興或是生氣,打折書挑了幾本,都是04年的某月日一版一刷,也就是說,幸虧有書展,這些書恐怕已經在倉庫待了將近兩年了。反過來說,參加書展根本就是打著「消化庫存」的主意,跟展不展沒有關係。
維執行長
逛了一圈,沒發現WEARN的 位子,只好到大會的地圖上去找一下,原來被擠到某個不容易發現的角落去,過去正好遇上執行長大人,於是報上大名,寒暄一番。執行長身材跟婚宴上差不多,我 的猜測是小朋友不夠吵,所以沒有讓執行長夫婦日子難過(抱歉,這是玩笑),由於鬼股子的簽書會即將開始,跟維大合照一張,我不多打擾。
整個來說,是個很差勁的賣書夜市,從大家逛的情況來看,也比較像是撿便宜的投機客,真正用心想要找書的人,恐怕看到人那麼多,心情都沒了。希望大家都用自己喜歡的價錢,買到自己喜歡的書,不然的話,跑這趟是虧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