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8月 02, 2009

DRGs是什麼東東?好吃嗎?

TW-DRGs據說是一個新制度,健保局認為,推行這個制度之後,會降低台灣健保在住院及手術部份的醫療浪費。畢竟美國德國都在實施,成效也都不錯。

但是我認為這個DRGs最大的好處是把專有名詞搬上桌,記者看不懂,無從批評起。結果這個新聞在報紙上沒活過2天,而且報的文章都是訪問「醫界人士」痛罵健保局一番。既然無知的媒體一致沒興趣,這個新聞自然沒了下文。正表示,健保局這次的宣傳很成功。

TW-DRGs這件事,我看到的第一篇文章,就是在批評這個制度不人道,會產生「人球病患」。這就引起我的好奇,什麼樣的制度,會讓醫院把上門的顧客,而且是等你痛「宰」的客人往外推?

原來是根據美國實施DRGs二十年下來的結果,真的向medicare申請的住院費用有大幅降低,病人住院日數也減少,看起來是個很美好的制度,卻不知道這二十年間,有一大堆美國醫院倒閉,只因為向medicare申請到的住院費用不敷開支,只好倒閉。

DRGs的原意很簡單,今天開心臟病,如果你送「醫龍團隊」,一天開刀三天出院,只需要付100萬美元,那麼以後只要是開心臟病,健保就只付100萬美元,超過的部份由醫院自行負擔。這樣下來,因為醫龍團隊最有效率,三天就可以送一個病人出院,台灣開心臟病的病人是固定的,全部到醫龍團隊就可以了,排擠到其他醫院的手術團隊,其他醫院的手術團隊就要沒飯吃。

換句話說,每家醫院的住院團隊都要有一兩項「最符合成本效益」的住院項目,做為醫院住院部門的「利潤中心」,不然就會被其他比較有效率的醫院打垮。小醫院比較不具經濟規模,DRGs在美國實施,就這樣打倒了一堆醫院。

台灣的所謂「醫界人士」攻擊的就是這一點:「難治的病患沒人要收,收了醫院虧錢,所以重症會變人球。」但是我想問這些匿名的所謂醫界人士,誰敢不收,把名字寫出來啊,蘋果日報的狗仔很樂意報的。

不過,山不轉人轉,DRGs只會讓台灣醫院加設許多「健保不給付」的費用選項,以控制住院成本,不會真的像美國一樣,減緩健保開支成長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