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巧的,看到一篇談霍金一件逸聞的文章,突然想到這句話的。文章中說,霍金因為身體狀況的關係,只能成天坐著,就有一大堆時間可以想些天方夜譚的東西,其中一個概念叫做「霍金輻射」,詳情我不談了,因為我懂得也不多,反正就是霍金認為「黑洞」會因為這個霍金輻射漸漸衰弱最後消失,這就引起一個問題,如果黑洞會消失,黑洞存在時所吸進去的訊息(訊號)最後到哪裡去了?
這個「訊息喪失」概念違反量子力學目前研究的結論,所以有另一位科學家跟霍金打賭「黑洞消失過程中,訊息喪失的現象不存在」,輸的人要買給贏的人任何一本贏家指定的百科全書。
幾年前一次演講中,霍金承認「訊息喪失」的現象不存在,並且買了一本棒球百科送給另外那個科學家,就是認輸的意思。我覺得這點很好玩,如果另外那個科學家不想要這本書,怎麼辦?
但BBS的原來文章末了寫的是,那個科學家覺得一點也不高興,因為以後不能跟霍金辯論這個題目了。(我超喜歡這個結局:辯論贏過霍金,有什麼好高興的?)
如果是我,我會去追求霍金為什麼認為「訊息喪失」的假說錯誤,這個錯誤是不是來自有瑕疵的推論?這個瑕疵有沒有研究價值?
這引起我一點想法,也是前幾天思考過的,有關成見的問題:科學家也許擁有最願意承認自己無知的一種性格特質,因為科學家要求證據,要求因果關係,要求過程跟邏輯一切無誤,可以複製,這才是科學研究的精神。可不是辯論,也不是吹毛求疵。
另一點想法,有關生活的,原來我們在其他不必要的雜務上花費太多時間,以致於佔去了可以用來思考跟閱讀的心力。在這一點上,上天奪走了霍金的大部分「人的特質」,也給了霍金「超過常人的機會」
星期六, 6月 23, 2007
投降輸一半,從一篇文章談起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